哪怕已经不很需要从冷血这里打听路线、行程,听一听各地风俗、普世观念也是好的。
其他人听说了,如何哈哈哈,又或者故意羡慕嫉妒恨地表示如果这么一巴掌能换来皇帝那么一份惩罚、他们宁可赏自己百八十掌,且不细说。
向晓久也答了。
还有贱籍什么的,我们历史
若是以往,冷血纵是不解、纵是不安、纵是有满肚的话要劝谏,没机会在皇帝面前开
说话也是枉然。
如何才几天,就要开始破例?
诸葛太傅在发动整个神侯府、尤其是叫难得齐聚京中的四个弟忙得团团转,只为万一圣驾还是真的
京而
准备的同时,
那可真是伤透了脑筋的。
偏偏最近,向晓久上听冷血讲“故事”。
带着足足覆盖了半张脸的红掌印
,
只说冷血师兄弟四个,当面表现各有不同,私里一琢磨,却都有志一同地认为:
许多机会。
冷血不过是就某个问题表达了一他自己的看法,
特别坦然、也特别的理所当然。
当真相无碍社稷黎民的时候,诸葛太傅从不介意将自己的隐私大白于天。
而向晓久在随和他讨论了几句的同时,又顺便叫他捎带
东西回去罢了。
他纵是不在乎其他人如何看,也总要叫亲近人明白个来龙去脉。
话说,温大大写四大名捕系列,是又有历史人又有虚拟自创人
的,不过莫莫觉得蔡京和傅宗书的人设有
儿难以共存,再加上扣着历史同时还要扣着原着写也太难了,索
把温大大的蔡京浮云了,把蔡京和傅宗书合成一个形象,其他人
也往半架空上写……
师兄弟四人虽不敢信、又何尝没有奢望过皇帝能一直如此、一直这般?
然后他就问了。
答得还特别随意、特别随,
――反正那是连傅宗书都打听到的消息。
虽说诸葛太傅是十分自信,他边的那些孩
们和小朋友、老朋友们,便是和他离心、对皇帝不复忠心,也一定还是会为这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而忠诚依旧。
要知之前师兄弟四人好不容易追凶缉案、拿
元凶要犯,
却每每遇上皇帝忽如其来的灵光一闪、好恶喜怒之间随意一赦,
皇帝厚待世叔(便是诸葛太傅)自然是好,
向晓久并不当回事。
真相就是真相。
这厚待到公私不分、赏罚不明的程度,
其实也没什么,至少在向晓久看来,本不算什么。
那就着实是将好事成了坏事了!
但君臣有别、赏罚有度,
什么事?
便是不能始终如一,好歹也要撑就一,叫他们多捕几窝
老鼠、多打几只大老虎呀!
虽说没有将皇帝这些天的变化细节都和弟等人说,但向晓久如何顺
推舟、降罚于他,叫他不放心、却又无法开
的事,诸葛太傅并没有瞒着诸人。
诸葛太傅不是个不要脸的人,可也不是那种死要面的。
于冷血却并非如此。
哪怕是在世叔上破的例呢!
好不容易最近皇帝居然那么定地表现
“法律之上”、“朕喜亦不可免俗”的态度,
于是冷血也就有了开的机会。
如此才好叫他们放心,也不至于离心。